苏州无线佳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暴恐袭击

编辑:苏州无线佳企  时间:2019/07/1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意见共有21条,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加强车站地铁安保

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方面,意见从加强社会面、重点行业、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其中包括,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和落实安检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实战指挥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区域协作机制,增强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意见还提出,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

努力减少社会对抗

意见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问题。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依法严厉打击极少数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三要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解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护所有公共场所

针对中办、国办昨天出台的意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表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公安部近几年一直强调的,从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到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再到深化公安改革,都提到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防控体系建设。

魏永忠表示,此次中央提出的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从防控能力上来说,就是把各种资源整合,一方面利用群防群治、物防等,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机制、视频技术等,协同防范。魏永忠认为,由于目前各种物流、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如果再靠过去传统的手段进行防范,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手段,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

魏永忠指出,目前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变数也比较多。像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过去一旦发生事件,都是强调单一的防范,比如加强警力防范,开展专项行动。而在眼下,更多的是强调建立常态的防控机制,建立一张防控网,将这些公共场所置于安全保护之下。不同的地区采取的方法不同,更加强调把社会资源、警力资源等都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魏永忠举例说,像以前的旅馆等行业的实名登记制度,虽然也实行过,但由于社会信息化的水平达不到,没有实现后台的有效整合,力度明显不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视频技术、通信技术、微警务等这些已经很普及的手段,可以实现接口对接,真正实现警力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京华时报记者袁国礼

如何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

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但同每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此次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描绘了当前和未来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的构建图。

1有效遏制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治安好坏不能简单体现在数字上,还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根据意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2加强巡逻减少死角和盲区

意见指出,根据人口密度、治安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完善早晚高峰等节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勤务工作机制,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

3严防“公交车上”暴恐袭击

在公共场所实施暴恐犯罪,一度增加了人们的公共场所“密集恐惧症”。意见要求,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4娱乐服务业推动实名制登记

一些重点行业场所往往是犯罪多发易发的“黑色地带”。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机动车改装业、废品收购业、娱乐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实法人责任,推动实名制登记,推进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全国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如今,网格化管理不仅由东部地区发展到西藏拉萨市等西部地区,而且正逐步往农村地区推广。意见要求,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城乡规划,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到2020年,实现全国各县(市、区、旗)的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6运用云计算、卫星定位技术

根据意见,要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

7视频监控覆盖农村公共区域

犯罪嫌疑人长什么样、朝哪个方向跑了……这些信息如能被监控拍到,就会有助于案件的破获。意见强调,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

8建立公民信息“一卡通”制度

意见要求,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促进信息共享,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